2025年7月14日下午,一场向辽河口滩涂放流1000万尾沙蚕苗的活动在辽河口滩涂进行。这是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联合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盘山县农业农村局以及盘山县海陆水产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此举旨在修复底栖生态。
参加放流活动的全体成员,左九为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局长纪金章
此次放流的沙蚕苗为一家不愿披露名称的企业资助,由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实施孵化,经水产育苗专家100余天的辛勤努力,沙蚕苗长至40-60纲节后进行放流。值得关注的是,沙蚕繁殖能力极强,1尾沙蚕苗长成后能繁殖20万尾沙蚕,这为底栖生态的长效恢复与黑嘴鸥食物资源的持续补给提供了有力保障。沙蚕不仅是滩涂生态修复的“活体工具”,对助力底栖生态恢复意义重大——能分解水体污染物,降低底质富营养化风险,还可促进湿地底栖有机物循环,改善辽河口水域底栖环境;同时,它也是黑嘴鸥繁殖期的优质食物来源,能满足成鸟繁殖期能量消耗及雏鸟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
近年来,由于国外大量从中国收购沙蚕苗用作海上钓鱼的鱼饵,致使黑嘴鸥觅食地周边农民滥采乱挖沙蚕,沙蚕资源面临枯竭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多方支持下,积极开展辽河口黑嘴鸥觅食地生态恢复公益项目。此次沙蚕苗的放流,是底栖生态修复的继续。
技术人员在观察幼小的沙蚕苗
沙蚕养殖工程师在放流现场为大家讲解沙蚕相关知识
即将放流的生龙活虎的沙蚕苗(视频可能引起不适,密集恐惧者请慎重点开)
为确保沙蚕苗顺利定居、繁衍生息,充分发挥其高繁殖特性,进而持续实现助力底栖生态恢复与供给黑嘴鸥食物的双重作用,技术人员经反复调研筛选,选择距离黑嘴鸥繁殖地最近的区域放流,既为黑嘴鸥搭建“大食堂”,也为底栖生态修复选好“作业区”。此次沙蚕苗投放是盘锦市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生物多样性、推进底栖生态系统稳定添上关键一笔。
黑嘴鸥保护协会图版文字视频这类版权声明:我们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文字视频等知识版权,如果涉猎侵犯版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普法志愿服务网法务400-039-6198,官方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